3岁宝宝胳膊突然不能动,只因妈妈做了这个动作

发布时间:3年前


今年3岁的小宝宝和妈妈玩闹时,只因妈妈拉了一下胳膊,突然小宝宝哭闹不止,不愿活动上肢,给糖吃都不行,奶奶急坏了,赶紧抱着孩子来到连南中医院骨伤科就诊,医师一眼就看出来这是典型的桡骨小头半脱位,也叫"保姆肘"、"牵拉肘"和"环状韧带移位"。给予手法复位后,宝宝立即恢复了笑容,也可以抬胳膊拿糖吃了。

其实啊,桡骨小头半脱位是儿童特有的、最常见的肘部损伤。其通常发生在1-4岁之间,发病率高峰为2-3岁,女孩比男孩更常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常见的是大人领小儿上台阶、牵拉胳膊时出现。

据清远市中医院连南帮扶专家覃小华主治医师介绍:桡骨小头半脱位损伤机制通常为肘关节处于伸直位时,旋前的前臂受到突然的牵拉。桡骨远端突然受到牵拉时,一部分环状韧带滑到桡骨头上,并滑入桡肱关节,被卡在关节中。环状韧带移位导致患者出现症状。到5岁时,环状韧带就已变得厚且牢固,不太可能撕裂或移位。

什么情况下要考虑桡骨小头半脱位呢?

患儿被牵引受伤后,因为疼痛而哭闹,不敢使用受伤的手臂,特别是抬举前臂动作,患儿基本上没有其他不适,除非试图活动肘部。桡骨头的前外侧面可能有轻度压痛。但是,肘关节处通常没有压痛及肿胀。常见情况是父母或照料者抓住儿童的手臂以防儿童跌倒或挣脱。儿童玩耍时或前臂被提着"荡秋千"时也可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大约有50%的病例有之前说到的典型的"牵拉伤"病史。其他受伤原因还有摔倒时肘部触地、肘关节受到轻微的直接损伤或手臂扭转动作。在年龄小于6个月的儿童中,损伤通常涉及在床上翻转,导致受累前臂卡在身体下面,从而引起桡骨小头半脱位。

患儿得了桡骨小头半脱位如何处理?

对于桡骨小头半脱位的患儿,通常可在门诊或急诊科进行复位。不需要麻醉和镇静。即使没有典型的病史,存在典型体格检查发现时也可尝试复位。复位操作过程简短但有疼痛。因此,在尝试复位前向看护人解释复位操作非常重要。目前,桡骨小头半脱位的复位方法有两种:

1、过度旋前方法:在使用过度旋前法时,检查者一手在患儿肘部托住其手臂,并用一根手指对桡骨头适度施压。另一只手抓住患儿前臂的远端并将前臂过度旋前。复位成功时,放在桡骨头处的手指可感到弹响。

2、旋后/屈曲方法:在使用旋后/屈曲法时,检查者一手在患儿肘部托住其手臂,并用一根手指对桡骨头适度施压。另一只手握住患儿远端前臂,然后轻轻牵拉。在保持牵拉的同时,检查者将患儿前臂充分旋后,然后再完全屈曲肘部,动作需一气呵成。复位成功时,放在桡骨头处的手指可感到弹响,或检查者会听到啪的一声。

如何知道复位是否成功了呢?

成功复位后疼痛立即减轻。患儿活动受累手臂即证实复位成功。这通常在5-10分钟内发生。部分儿童一开始时不愿意使用受累手臂,但发现疼痛消失时就不再抗拒。成功复位后不需要额外的治疗、固定或活动限制。

如何防止桡骨小头半脱位呢?

1、平时牵拉(提)儿童手部时,应同时牵拉衣袖。

2、防止跌倒、扑倒。

3、成人与小儿玩闹时应注意方法,不能单牵(提)患儿手部。

4、若出现上述表现,家长可自行复位,若不成功则应到医院就诊。

5、避免反复脱位,形成习惯性。

6、穿衣服时应避免手部旋前位牵拉,应和衣袖同时拉扯。

7、避免拉直肘关节

覃小华简介

覃小华 关节外科

主治医师 硕士研究生

清远市中医院组团帮扶团队队员

2005年毕业于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2009年硕士毕业了安徽医科大学,师从国内著名关节外科专家、安徽省立医院(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尚希福教授。毕业后一直从事骨伤科临床工作,擅长骨关节损伤、四肢骨折的诊治,以及微创关节镜手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等。


具体图文请前往官方公众号“连南县中医院 瑶医医院”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