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疼疼…于足下,难以前行!

发布时间:2年前


这是一番什么操作,请继续往下阅读:

足跟痛,尤其是足底部疼痛,典型的表现为早上起床或者长时间休息后迈出第一步时疼痛,行走十余步后缓解,但长时间步行或久站则疼痛又加剧,疼痛可向前脚掌放射。

足跟疼痛=长骨刺了吗,≠!引起足跟疼痛的常见原因有如下种种,带你了解。

01

跖筋膜炎

足底筋膜是支撑足弓的重要结缔组织,就像我们脚底的一张网,维持着我们足弓的正常形态,对于我们站立、行走有重要作用。超负荷压力的长期作用,会造成足底筋膜的急性或慢性损伤,引起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时间走路,包括登山、徒步、逛街等,连续走上几天,就很容易引起足底筋膜纤维撕裂,从而导致足底筋膜炎发生,表现为足跟部内侧疼痛,而肥胖、鞋底硬,这些也是常见诱因。

02

跟下脂肪垫炎

跟下脂肪垫是由足底充满脂肪组织的多纤维隔结构组成。它就像个海绵垫,具有吸收应力、缓冲震荡等作用。但中老年后,脂肪垫发生变性,弹性减退,使脂肪垫变软,变薄,吸收应力的能力减弱,减少了对跟骨结节的保护作用,引起跟骨结节骨膜炎,发生疼痛。

疼痛多呈深部痛,无放射性,集中于跟骨结节中央承重部位。查体可见足跟负重区内侧压痛,跟垫萎缩变薄,局部可触及纤维索块状物。

03

跟骨骨刺

    足底筋膜在跟骨附着部位形成的骨质增生称为骨刺,多与跟腱和跖筋膜方向一致,但有跟骨骨刺的患者,并不一定造成足底筋膜炎。当骨刺长期存在,且足跟部长期负重或负重过大,造成局部充血和无菌性炎症时,刺激病变部神经,可引发足跟部疼痛症状。

除去以上种种,引起足跟痛还可见以下几类:跟腱末端病、跟骨高压症、跗骨窦综合征、跟骨及周围肿瘤等等,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谈谈治疗:

1、“三分医,七分养”。首先要避免跑步、登山及其它加重疼痛的活动;

2、中医中药显优势:针灸、中药熏洗、中药内服、外敷等;

3、消炎止痛有效果:口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必要时局部注射类固醇类激素;

4、矫形器具可佩戴:如使用特殊足垫支持足中弓区域;

5、拉伸训练常常做:拉伸训练动作参见开篇图片,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开展训练;

6、保守治疗若无效,手术微创来治疗。

专家简介

梁喜章

副主任中医师  硕士研究生

连南县中医院副院长

清远市中医院组团帮扶团队队长

本科毕业于暨南大学,硕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八法正骨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工作10多年,中医功底扎实,擅长运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骨折、脱位,对于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炎的中西医综合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注重中医内外治法相结合,熟练掌握针灸、平衡罐、雷火灸、火龙罐等多种中医特色疗法;对于中医体质辨识、多种慢性病及亚健康状态的综合调理有独到见解。

图文:梁喜章

编辑:黄智鑫

审核:沈水桂

具体图文请前往官方公众号“连南县中医院  瑶医医院”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