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年前
炎热的夏天来了,大家是不是都坐在空调房里舒服的享受着凉风习习?但是大家要小心哦,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的人,因为空气不流通,细菌、尘螨等漂浮在空气中,可能出现鼻塞、头昏、喷嚏、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以及一些皮肤过敏的症状,如皮肤发紧发干、易过敏、皮肤变差等等。而且,夏天穿得少,长时间呆在低温空气中,会让我们的肠胃、关节受到影响。适当的通通风、出出汗其实更有助于我们身体的排毒,保持身体健康。
夏天来了,我们要怎么调养身体呢?
古人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言:“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说的就是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需要适应气候的这种变化来安排自己的起居,睡眠以晚睡早起为宜,情绪保持平稳,不宜大怒,不要害怕太阳,适当的活动出汗。夏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烈日当空,气候炎热。但是绿树成荫、蝉鸣阵阵,是果实、树木生长最繁茂的季节。人体在夏季阳气旺盛、
趋于体表,气血运行畅快,腠理疏松、汗孔开张、排汗增多,新陈代谢达到一年中最旺盛的状态。在这个时候,顺应夏季的气候特点以及人体在夏季的生理变化特点来合理安排我们的日常生活起居,不仅可以减少秋冬季节生病的几率,更可以调养一些陈年旧疾。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说有些什么注意事项吧!
01
饮食方面
夏天气候炎热,饮食应清淡为主。少吃肥甘油腻之物,容易助湿生痰,加重身体淤堵,不利于身体健康。同时,也要避免燥热的食物以及油炸食品,例如羊肉,榴莲等,吃多了易上火。选择少油,易消化的食物,像西瓜、绿豆、苦瓜、冬瓜、黄瓜、丝瓜、番茄等,这些食品具有很好的消暑、解渴、祛湿的功效。也不要贪凉冷饮,过多食用寒凉生冷的东西,导致寒气入侵,湿邪滋生,到了秋天就会显现出来。冰箱里刚拿出来的东西先放置一下再食用,否则会损伤脾胃,导致阳虚,埋下健康隐患。少喝冷饮,多喝热茶,以热解热,才会有清热利尿,生津止渴的效果。
02
运动方面
适当活动,稍稍出汗为宜。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倘若出汗过多,则会耗伤心气和阴液。夏天,要少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避免大汗淋漓的剧烈运动,在高温下出汗过多,会导致中暑身体虚脱。可以在清晨或者傍晚,较为凉爽的时候,适当做一些舒缓轻柔的运动,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微微出汗即可。而且,运动完之后,不可立即洗冷水澡,要先收收汗,再用温水洗澡。
03
起居方面
夏季昼长夜短,白天工作时机长,适当午觉,可以有效舒缓疲劳。一般不宜时间过长,建议30分钟左右即可。不建议刚吃过午饭立即午睡,因为体内大量血液流向肠胃,马上入睡,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且食物排空时间长,容易引起胃食管反流,最好饭后静坐十几分钟再休息。
04
情志方面
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属火;加之天气闷热,容易让人心烦意乱,但经常发怒,会诱发心肝火旺,导致伤心又伤肝,尤其是有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的尤其要注意,避免心脑血管意外。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重视心神的调养,保持愉悦的心情,面对生活、工作压力要心平气和,切忌大悲大喜大怒,以心静自然凉,来达到养心的目的。
可以多听一些舒缓的音乐,练练字,养养花,钓钓鱼,保持心情愉悦,有益身心健康。
食膳小Tips
南瓜绿豆粥
材料:南瓜、绿豆
做法:绿豆清洗干净后备用;南瓜去皮去瓤,清洗干净后切块备用;将绿豆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淋入少许凉水,再煮沸后,将南瓜块放入锅中,小火煮30分钟左右,煮至绿豆开花即可。
功效:清暑解毒,生津益气。
赤小豆粥
材料:赤小豆、白米
做法:赤小豆2份白米1份,白糖适量。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最后适当加糖改善口感,
功效:除湿清热。
醋泡姜
做法:半斤姜,切成片,放在瓶中,然后用米醋没过生姜,泡上三天就可以吃了。
特别提示:醋泡姜建议可以在早饭时吃。这是因为姜最擅宣发阳明经的阳气,而早晨7~9点正是人体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最能升阳气,促进消化。
姜枣茶
夏天是一年中身体最湿热的季节,加上每天都在吹空调,很容易感染寒邪,引起身体不适,这时候大家可以泡一杯姜枣茶,疏散外寒、清化内湿,预防湿气和感冒。
方法:取生姜一块,切成细丝,与适量红枣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煎煮,最后再加适量红糖即可。红枣性温,可以补益脾胃;红糖补气血、扶正气;生姜驱寒暖胃,三者搭配,效果显著。
三叶茶
适合夏天养心清暑,味道微苦,有清心火、养心和消暑的作用。
方法:取荷叶、竹叶、薄荷叶每种3-5克,或者者任选其中的一种(荷叶、竹叶用5-10克,薄荷叶5克即可)泡茶喝。
注意:中医讲究中庸,凡事不可过极,上述食疗要根据情况使用,如身体寒凉的人避免食用三叶茶、赤小豆粥等,可以醋泡姜或者姜枣茶这一类调整体质。
“冬病夏治”意思是夏季是一年当中培补阳气、治疗宿疾、养生保健的最佳时机,对于一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利用夏季阳气生发之际,温阳补虚,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最典型的就是“三伏贴”,又叫“天灸”,属于灸法的一种,是通过穴位、药物的双重作用,调理相关的经络、脏腑,使人气血阴阳调和,身体强健,宿疾渐除。
适应人群
01
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哮喘、慢阻肺、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慢性支气管炎、虚人感冒等。
02
消化系统疾病
胃痛、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
03
免疫系统疾病
风湿性关节炎、寒湿性关节炎、荨麻疹等。
04
儿科疾病
调节免疫、增强体质、支气管哮喘、反复咳嗽、体虚易感、厌食、腹泻、便秘、遗尿、消化不良、汗证等。
05
运动系统痛证
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等。
2022年三伏贴贴药时间
伏前灸 2022年7月06日 农历六月初八 周三
初伏灸 2022年7月16日 农历六月十八 周六
中伏灸 2022年7月26日 农历六月廿八 周二
加强灸 2022年8月05日 农历七月初八 周五
末伏灸 2022年8月15日 农历七月十八 周一
加强灸 2022年8月25日 农历七月廿八 周四
专家简介
邓琳 脾胃病科
清远市中医院“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团队成员
主治中医师 硕士研究生
2009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曾师从于省市名老中医黄宗良、顾群,广东省保健协会脾胃健康分会委员,广东省抗癌肿瘤内镜学会委员,清远市消化病学分会委员,清远市消化内镜学会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肝炎、肝硬化、炎症性肠病等常见消化系统疾患,擅长胃肠镜诊疗技术,如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救治等技术。
图文:邓琳
编辑:黄智鑫
校对:梁喜章
审核:沈水桂
具体图文请前往官方公众号“连南县中医院 瑶医医院”查看。
发布时间:18天前
发布时间:18天前
发布时间:25天前
发布时间:25天前
发布时间:3个月前
发布时间:3个月前
发布时间:3个月前
发布时间:4个月前
发布时间:4个月前
发布时间:6个月前